從科學透視新媒體藝術
直覺告訴我們,科學和藝術屬不同範疇的東西,前者為實用,後者為表意,似乎是兩種不相通的個體。可是,在科技與日俱進的社會下,新媒體的崛起不但打破傳統界限,且為藝術創作者提供多元的表意方式,開拓更多創作空間。
於眾多的新媒體藝術家中,放射診斷專科醫生馮啟雄是首位利用三維醫學影像為他的創作媒體。透過利用三維電腦掃描重組(3D Computed Tomography)和數碼色彩處理的新技術,並配合他所創的「彩虹工藝」讓人體美學表露無遺,無疑更深層次地把科學引進視覺藝街的領域。
Using scientific data acquired from state –of-art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CT)scanners, the artist employs 3D-CT as a creative medium to demonstrate the beauty of human anatomy. Utilizing this new technology, the artist hopes to achieve a new meeting of art and science, extending radiology into the realm of visual art.
從百葉簾中看藝術
問: 馮醫生,可否替我們講解一下創作<<深層次>>時所用的技術?
答: 其實,我所用的技術叫作3-D Image Rendering Techniques (色彩處理技術)。相信大家也知道,電腦掃描是把人的影像一片一片地顯示出來,所謂的3-D是指影像重疊起來後的立體影像,是透過電腦科技重組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利用線條表達影像重疊的特性,就如以等高線顯示山的輪廓般,然後,以色彩處理的技術於線上加一道色彩斑斕的彩虹,那就是Rainbow Technique「彩虹工藝」。而使用Rainbow Technique的好處就是它可讓觀賞者於同一時間內看到兩個不同的空間,情形有如從百葉簾的隙縫間環視周遭事物一樣。
問: 在作品中,我們看到的顏色多以橙、藍、綠為主,其實所謂的Rainbow Techniques可否讓創作者自行編選色彩?
答: Rainbow的顏色是可控制的。我可在此點作詳細的解釋,其實Rainbow Techniques只不過是Rendering的其中一種方法。平時我們看到的電腦掃描是灰色,黑白的,是由一些數據稱為CT Value所組成。一般來說,製造影像的做法是以Grey Scale (灰度) 配對某數值而成,但我的做法則有少許不同,就是以Color Scale 取代Grey Scale。然而,整個過程也是控制範圍以內,只要利用滑鼠便能做出多種效果,極具創意空間。
問: 為什麼馮醫生你會選擇使用CT (Computed Tomography)電腦掃描而不採用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磁共振造影呢?
答: 那是解像度的問題。相信有攝影經驗的人也知道,利用電腦所造的影像其實很小,所提供的解像度也極之有限,因此,當製作較大的影像時質素會相對下降。為什麼我近年才製作電影掃描的立體影像呢?那是因為近年科技出現了新突破,才能做出較高解像度的影像。相反地,利用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磁共振造影的效果仍未達理想,解像度還很差,加上它的Dynamic Range較電腦掃描窄,未能有助製造彩色影像的層次。至於核子醫學,質素更為欠佳,暫時不作考慮範圍以內。
創作動機與價值
問: 你覺得技術於製作藝術的過程中有多重要呢?或是一直以來,你只在作科學研究,而從中發現一些藝術元素?
答: 我覺得後者的說法是最貼切不過。其實這個研究主要是作科學用途,目的是協助外科醫生於做手術前先了解病人的內臟情況,甚至可於Virtual Reality(虛擬的真實世界)裡解剖數碼病人。在製作過程中,我卻無意地發現了藝術的元素,才知道人體的器官是那麼美。由於這範疇只有很少數人有接觸的機會,因此我便選擇於方面發展藝術。由此我很喜歡攝影的關係,在創作中更運用了一些攝影技術,譬如說利用120度的Wide Angle來增加影像的深度感等。
問: 其實你有想過這種技術除了運用在醫學上,還可以使用於其他方面如動畫製作等?
答: 事實上,這種技術可於多方面使用。初時,我的意念是要把科學影像做好些,從而讓外科醫生更有效地了解病人的內部情況,其後,卻不知不覺地發展成純粹藝術,脫離科學軌道,進入另一領域。相信大家也知道,於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些著名藝術家如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和米高安哲羅(Michael Angelo)等人,會為提高個人的藝術水平而進行屍體解剖以了解人體的內部結構。因此,對藝術創作者來說,單靠想像是很難理解事情的,相反地,是需要數據支持來增加個人的藝術創造性。因此從這項作品中,我們可同時間看到科學與藝術,雖然每一線條都有其代表的科學名詞,但若以觀賞的角度來說,它卻是種藝術。
以上采访来自香港展览Digit@logue 數碼義演
采访者也是展览的策展人:Ellen pau
July 10th, 2008 at 12:10 am
爱生活,爱访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