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7年上海电子艺术节开展以来就给申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媒体艺术风暴,在这个展示平台推动下牵出了许许多多隐藏在这个城市里的”新媒体元件们”。 今年的”系统更新”更是对新媒体艺术和eArts自身的一个回顾和更新,他将带领我们步入创新的2010年。
简单的介绍几个感觉不错的作品,今年的系统更新一共分为三大块:
当代艺术馆的 – 完美幻觉 (中国比利时媒体艺术交流展)
影子
大卫*克拉伯特
他所展示的录像画面是一个公共建筑大厅的俯拍,透过楼下的玻璃门能在看到在阳光强烈的照耀下,外面的路人试图进入这个公共建筑。但是始终打不开们,最后他们一个一个的离去。这个影像体现了一种失落感,路人被迫在外面,而他们的影子却已经毫无阻挡的被投射到了建筑内,表达了一种乌托邦与现代主义理想的不现实。
扭蛋
徐文恺
记忆贩卖机,是艺术家基于遇见的科技进步所提出的一项“发明”。装置的外形与基本功能类似于扭蛋机,这是一种简易自助式贩售系统,在遍布全市的便利店都可以找到。。与普通扭蛋机不同,贩卖机售出的每个扭蛋看似真空,其实封装有无数微笑的纳米机器人,随着用户吸入扭蛋内的空气,这些携带着特殊信息的纳米机器人进入脑部,繁殖形成记忆区域。这意味着人们可以进入彼此的记忆,读取互相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等,并在自己的集体上获得全部“真实”的体验。
延伸
汉斯*欧普*德*贝可
延伸的画面带着观众一次次穿越寂静的空间,孤独的建筑,忽隐忽现的景象。作品将我们所置身的日益受到技术驱动和全球化影像的环境表现为一个黑暗的梦境,一个黑暗而无形的迷宫,个人只能试图通过他的仪式和习惯来维持其身的存在。
科学和技术作为人类身体机能的各种延伸,作为对于永恒进步的信仰的实际体现。
三号景点
吴珏辉
每当我们重新翻看自己过去的留影,总会回忆起当时的环境和感受。正是有感于此。在无声的展厅里,错落有致地挂着一张张半透明的薄膜,薄膜上的投影画面是素色的山脉,有着中国的山水画的意象。当观众开始靠近作品他们会注意到山石之间有人的行踪,于是走进观察便发现那身形正是自己。
正虚影
罗扬文
是一件特殊的LED互动装置,它利用了光影技术通过计算机程式配以闪烁得光线让人产生视觉残影。
水上,水下
胡介鸣
这是一件三屏互动影像装置,也是艺术家首次尝试在影像作品中运用交互技术。当观众靠近作品时会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观众离开时整个场面又恢复了原本的平静。
IKRAUSIM计划方案
尼克.艾文柯
艺术家结合了中国园林与西方雕塑元素,用数字华石雕来表现出实体形态之间的各种可能性。
东方明珠的 – eARTS BEYOND (上海国际画廊媒体艺术邀请展)
SiliFulin
桑久保亮太
2009年
电子设备
尺寸:300*200*400
LUMO LED
Atelier Hauert Reichmuth
2009年
每件:173*113*40(毫米)
2007年10月21日-加利福尼亚洛杉矶海滩
Luc Courchesne
2008年
循环视频(40分钟),电脑,液晶屏,环形框架。
分支系统
Ryan wolfe
2006年
电脑主板,马达,干树叶,电线
家庭电影
Jim Campbell
2006年
定制电子部件.
天窗,云的故事
2009年
DVD,平面屏幕监视器
Leandro Erlich
真实的电影
2005年
铁,铜,发动机,水和投射光
Rebecca Horn
东大名创库 – 新媒体考古 (学术研究项目)
新媒体考古分学术报告会和学术研讨会,以及文献展三个部分。
协作机构:V2 | C3 | ZHdK | ZKM | ICC | Montevideo | Transmediale | 中国美术学院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北京艺术实验室 | ARTLINKART|WE NEED MONEY NOT ART| Ars Electronica|FACT|MAAP|新单位
媒体考古项目邀请了众多来自国内外的重量级人物。
Gregor Jansen (ZKM)
Yukiko Shikata (ICC)
Stephen Kovats (Transmediale)
Ingrid Fischer (Ars Electronica/Basis Wien)
Heiner Holtappels (Montevideo)
Mike Stubbs (FACT)
Giaco Schiesser (ZHdK)
Christoph Schenker (ZHdK)
Alex (V2)
张尕(清华美术学院)
张培力(中国美术学院 新媒体系)
胡介鸣(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徐文恺(we need money not art)
郑为民(artlinkart)
整个学术研讨会围绕着新媒体的昨今天和明天来展开:
昨天
过去时是基于两个大的线索下的,一个是全球新媒体发展的轨迹,其中涉及到麻省理工(1865) 日本ICC(1997)德国ZKM(1999) 新媒体机构的建立,奥地利电子艺术节(1979)荷兰V2(1981) 德国转译媒体艺术节(1999)新媒体艺术节的建立,构成的以欧洲、美国、日本构成的针对不同阶段:科学实验、艺术与科学、信息时代、综合媒介等等方面的发展做一次文献上的梳理,其中特别介绍来自德国由文献展文献库与ZKM共同发起的关于媒体的文献库计划。
一个线索来自中国新媒体发展与新媒体教育的现实轨迹,以杭州为起始的试点进行针对性的调研,其中吴美纯将整理来自杭州每三年一次的新媒体活动的文献,高飞(L.A.B)进行的针对媒体艺术家在杭州的普查计划,通过2000年后中国杭州首个新媒体系建立后的发展做局部的综合文献整理。
录像艺术在中国发展的线索,作为来自独立艺术家在当代艺术范畴的延展,自19996年由吴美纯、邱志杰策划的《影像 现象》作为录像艺术综合实践的起始,2002年范迪安、皮力、Kim Machun策划的《亚太媒体艺术》展,还有张尕策划的《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04-06》、《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上海eARTS电子艺术节07-09文献,来展现来自本土的自发的媒体艺术发展与来自本地的针对国际新媒体艺术现象的纵观。
过去时的展出将通过图书馆的方式,提供一个可以互动查询信息的空间,约请上述涉及机构、策划人、艺术家与电子艺术节共同建构一个历史中的新媒体时间。
今天
现在进行时,旨在强调来自不同领域的影响,汇集于艺术的主题,其中涉及关于艺术、城市发展、公共教育、公共空间当下的责任和发展,与过去时构成呼应与关联,将那些建构在过去的知识、信息通过专家的演讲呈现其时下的方向。其中有展示的项目包括,为声音与跨媒介的设计(微型博物馆-媒体艺术的陈列FM3+李鼐含)。
明天
未来现在时旨在通过上述展示与演讲,构成研讨的平台,讨论切实可行的机构之间的合作与有时效性的联系,以及未来的规划。这个部分将着重讨论几个涉及以上演讲的共同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