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开始写博客,我就已经一次又一次写过Lalya gaye的作品了。她是众多在艺术与纯科学海洋里努力搏击的艺术家之一。
她是一位工程师同时也是在读博士生,致力于跨学科项目的研究,这些项目是为了通过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探索发掘个人表达和创造性的新领域。她的研究聚焦在城市空间里的移动媒体和日常生活在计算上的转化(computational re purposing)。2002年,她开始在位于瑞典哥德堡的Viktoria Institute的Future Applications Lab里致力于各种研究项目。不过她仍尽量找出时间来和朋友一起搞些小型的新媒体项目,加入到移动媒体的研究和 New Interfaces for Musical Expression (NIME) 社团。
在你的自传里写道,你是一名致力于“研究‘挖掘艺术,技术和设计的聚合点’”的工程师。你觉得你的工作在科技环境下和在艺术或设计环境下是否受到同样的关注呢?
Viktoria Institute 是一家在应用技术领域里以创新为导向的研究所,与瑞典歌德堡技术大学(即歌德堡大学与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合办)有密切的联系。Viktoria包括有几个小组,各自有不同的研究中心:信息通讯(IT和汽车),为消防员研究的IT技术,等等。我所在的小组称为“将来应用技术实验室”,由Lars Erik Holmquist 于2002年成立。它主要研究普适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用一种人机互动的观点来分析。基本上,我们关注的是,通过发展原型(prototypes)来丰富社会和美学的交互作用,新意义新技术可以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什么。
我们是一个跨学科的小组,背景从认知心理学、设计、工程物理学、语言技术、物理学到计算机等等,我们目前所从事的项目也是涵盖了多种领域:普适计算、音乐表达的新界面(new interfaces for musical expression)、机器人技术、信息视觉化、移动和定位媒体、交互设计。我们都是同时做很多项目,要不就是和其他小组成员或者是其他研究小组、艺术家或研究生们合作。什么样的项目我们有能力做,是要看我们有多少可用基金,因为研究所的资金唯一来源就是项目基金,但我们的组织领导者会寻求那些满足我们研究兴趣的项目,这样我们就可以为了我们想研究的东西得到一笔基金。所以在一定的框架内我们是非常自由的。
目前我们主要研究的主题是移动媒体,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机器人应用。市场潜力并不在我们小组列表上排首位,我们更愿意优先来自研究角度的相关和有趣的发现。不过,如果我们从事的工作也能带来点商业效益那也不错。比如数年前,Johan Sanneblad制作了一个电脑图形图像平台(Gapidraw)和一个专门的网络工作平台(OpenTrek),都是为了(hand-helds)掌上电脑使用者,逐渐成为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公司(Develant),还包括使我们现在组内从事的一系列项目的实现成为可能。我曾经听说他们已经成了掌上手机游戏的权威。
音速城市
几年前,你提出了一个音乐创造物的概念,这常使我幻想:音速城市。这个项目现在怎么样了?你还在研究它吗?时至今日,你仍相信它的实用性吗?
当我在2002年加入Viktoria时,音速城市是我的第一个项目。它是Ramia Maze和Margot Jacbos 在PLAY, Interactive Institute里,和一位非常有才华的瑞典声音艺术家,叫Daniel Skoglund的合作项目。后者曾经在8Tunnel2小组里。在完成了一个最终的使用者研究之后,2004年我们结束这个项目,也就是说我已经不再研究这个了。然而,以后我从事的大多数项目也更多的发展了我们在音速城市里挖掘出的概念:把日常应用(日常活动如行走,日常环境如街道)都收录为美学实践的资源(音乐,摄影,等等)。
虽然这个项目现在有些过时,但我认为它所触及到的东西今天仍然有实用价值。你在你blog里写到的很多项目都是这样的,它关注着普适计算如何来丰富你每天的生活,帮助我们适应公共空间,并为我们提供创新的新方法。现如今,用移动音乐技术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了,这叫我太激动了!
移动音乐的新边界(new frontiers)是什么呢?你觉得工业是否知道如何来充分的发掘它的种种可能性呢?
很难说大移动电话公司有什么想法,因为这是他们的机密。在我们说话这会儿,他们可能正在大规模的生产新的移动音乐应用设备。但在艺术-设计-研究这部分,以及在一些较小的公司,比如SSEYO,的确有很多项目正在进行。我一直在组织一系列和移动音乐技术有关的年度工作室(与来自苏赛克斯大学的Frauke Behrendt,和Futuresonic的Lars Erik Holmquist、Atau Tanaka和Drew Hemment一起),把这个领域活跃的人们聚到一起,交流,讨论我们在做什么,互相学习。这个工作室每年都在不断壮大!顺便说一下,下一次将会在今年春天,阿姆斯特丹的STEIM和De Waag Society.
移动音乐工作室
我觉得移动音乐有趣的一点是,它使音乐技术的使用平民化,并把它带到了街道上。这一领域发展的很快,所以它目前能向各种方向发展:移动音乐本质上是跨学科的,位于交互式音乐,移动计算,定位媒体和消费声音(consumer audio)的交叉点上,它可以从所有这些领域的发展中获益。因此,很早以前它的发展就已经超越了铃声和MP3播放器的范围。更多向集体协作如网络音乐的制作和分享。这些成就并不足以反映出目前市场上的产品的情况,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
看来你经常需要和来自各种各样领域的人合作:这种合作是怎么进行的?一开始你们就互相了解吗?会有一个适应期吗?
的确,我很喜欢与人合作!我觉得这样更有趣也比自己一个人工作更充实,这也要看你现在做的事情,你可能并不需要拥有所有必要的技能来独自完成一个项目。是的,我特别喜欢和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一起工作,你真的能学到很多东西,你的项目也因此变得充实,更有特点。
通常我都是和来自Viktoria或其他研究小组的同事一起工作的,或是在艺术节/会议上遇见的和我在艺术和技术上有共同兴趣的人。有时当我和几个朋友想一起发掘一个想法,我们也会一起工作的。我们项目工作的开始是没有一个标准的,这要看情况来定:有的人可能会先有一个项目的想法,然后寻找合适的人来一起工作,有时想法只是在随意讨论中突然冒出来,有时则是与同样被分来作项目的人一起来做。但大多数情况下,你需要资金来完成你的项目,除了有些是来自朋友们的项目,例如Tap-n-Bass,我们连预算都没有。
但这同样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一开始,就需要了解每个人各自的背景,使用共同语言。“设计”这个词,假如你是计算机工程师或产品设计师,就有不同的含义了。在一个项目里,大家不需要对研究同一件事情感兴趣,你只需要接受它,包容它。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正是这点使它有趣。
艺术的方法会给普适计算技术的发展带来什么什么呢?
我想可能会是科技的用途和意义这方面吧。艺术通常质询技术是为了什么和它获得了什么。普适计算意在成为人们生活中普遍深入的存在,随之而来的还有个人诚信,民主等问题。当然,这一“存在”可能会是什么形式,会带来什么影响也很重要。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必须要和工作有关或是使人们感觉更安全、更有建设性、更合群。。。但在研究中,实际上我对相反的一面更有兴趣,普适计算能给艺术带来什么。
今年你即将(已经?)完成你的博士。你能讲讲你的博士论文是关于什么方面的吗?是否已经对你的博士后生活有所规划了呢?
嗯,年内读完博士是首要任务,但比期望的花的时间要长,很可能2007年春季才能完成。我正在为我长假以后寻找博士后或研究位置,不过并没花很多力气开始去找。我想继续和拥有不同背景——在艺术/科技/人机交互/设计项目里的人合作。假如你看到这,并且在什么地方有一个空缺就给我打电话吧!
不管发生什么,我还是会投身于NIME和移动音乐团体。马上也有一本关于移动音乐的书要出版,作者有我和其他一些人。
你会怎么来描述瑞典以技术为媒介的艺术形式的状况呢?
我很喜欢。起先,在去巴黎之前,我本来是要在瑞典待一年的,现在我已经待了几乎7年。我就是待也待不够。
目前的状况是高科技的移动项目、斯堪地纳维亚交互式设计、街道艺术介入和用被艺术家改造过的电子器件来DIY“剪切-粘贴”的混合体。一些城市里,有一定数量的当地场所有非常好的世界级作品,绝对需要更多的发现(和资助)。在我居住的哥德堡,有一个由本地艺术家用通电的植物和声音嘶哑的录音机制作音乐的出色的电子音乐场景,还有预约代理处比如Koloni、sync24和iDEAL,给我们带来了国际性的地下表演。除了这个高质量的交互式设计以外,以在查尔姆斯的交互式设计管理委员会为例,一个非常生动活泼的当地文化场景(TSiG、Dance & Theatre festival、Big Love, Röda Sten等等)还有不断壮大的国际艺术家们网络在哥德堡为了工作或者研究停留了数年。比如在哥德堡技术大学,艺术与技术的硕士课程每年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非常有天赋的学习艺术的学生。尽管听着像旅游信息办公室,我还是想说到这里来这是一个很大的动力,城市虽然小但会使这里沸腾起来。事实上,小点的地方有时也可以是优势,因为更便于人们互相联系和一起工作。在马尔默,于默奥和斯德哥尔摩同样也有很多活动。明年在斯德哥尔摩会有一个新的研究中心,叫做“Mobile Life”将会成立。斯德哥尔摩也有dorkbot ,拥有电子音乐(Fylkingen和EMS),音乐技术研究(TMH)和数字艺术的悠久历史。
你能给我们推荐几位你觉得应该得到公众更多的关注的瑞典艺术家吗?
没问题!太多以瑞典为创作地的伟大艺术家、设计师和研究人员了,这里一次没办法全都提到,但我想推荐 Alex Berman aka Nim, Daniel Skoglund, New Beginnings, mixnbrew, Richard Widerberg(现在以赫尔辛基为基地了)。同样是在交互式设计和研究:在FAL的我的同事, Hanna Landin 和来自查尔姆斯的Morten Fjeld ,来自交互式研究所的Liselott Brunnberg 和 Kia Höök 来自SICS。我还想提一些Art&Technology的校友,哪怕他们不全是瑞典人,也不都是留在瑞典了: Sue Huang 和Brian House (即knifeandfork)、David McCallum、Dylan Tinlun Chan、Alberto Frigo等等。太多人了!
访谈结束,谢谢Lalya!
July 13th, 2008 at 10:37 am
[...] Gaye(一年多以前我曾经采访过她),Selectparks的Julian Oliver,还有Juan Martí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