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品2.0:流行工艺品的新家居策略展览,由克拉拉·艾维克及奥托·冯·博世联合策展,地点位于瑞典延雪平县博物馆,时间截至2010年三月21日。
我打算走出舒适地带,写一下我未曾参观的一个展览。尽管尚未参观,但我还是认为这贴子是合宜的,因为:1,谁都不会想到我会到延雪平来报道这次展览或其它与此相关的展览;2. 这些手工艺品代表了天才的瑞典人(还有非瑞典人)艺术家和手工艺者的杰出成就,尽管这些人与我素昧平生。
展示的手工艺品,不管它们是源自行动主义,是与纺织业的技术进步相关,还是可以在Etsy上任意买到的东西,都是对当今社会的经济性、耐用性、持续性概念的挑战,同时也是对大众对艺术和设计的走向预期的挑战。有趣的是,展览的主题采用了亚历山大·多默,20世纪二十年代汉诺威博物馆馆长,对于现代博物馆的艺术理念。多默把艺术展定义为一个发电站,一个包容其它领域和学科、并连接艺术和社会的活力的发电站。这也正是在延雪平县博物馆开办工作坊、讲座和工艺品展览想要达到的目的。
手工艺品2.0的插图:流行工艺品的新家居策略
在过去的十年间,在年轻一代的手工艺者中有这样一种趋势,他们希望手工艺品能够表达人们的政治意念,并且能够借助互联网的联合力量发扬光大。纺织工艺品从单纯的个人爱好已经走向大众化,工艺、技术、工具在使用者之间相互分享,就像我们在因特网中看到的脸谱(Facebook)和维基百科一样。
手工艺品2.0探索了“更新的”纺织工艺品,这些工艺品由新一代的严谨的业余爱好者、创新手工艺者、有兴趣的企业家和政界人士创作。在这里,家再一次成为了经济和生态创新的发祥地。发明创造不再仅局限于实验室。历经几十年的外流,新的生产形式传到了门外汉手里。
下面我想谈谈我在展览中所接触的一些作品和艺术家。
- Ulrika Erdes, Public Embroidery
- Ulrika Erdes, Public Embroidery
尤瑞卡·恩斯将图案绣在汽车坐垫上,她以这种方式为纺织工艺品争取公共空间,并在这个冷漠的实用主义和男性的社会为女性争得了代言权。你今天就可以拿着她的十字绣作品乘公交车。
- Åsa Ståhl and Kristina Lindstöm, Stitching Together. Photo by Otto Von Busch at the Malmö Festival 2009
爱莎·史坦尔和克里斯蒂娜·林德斯多姆用来缝制的机器是一个经改装的数字缝纫机。人们在这台缝纫机中编好程序,然后就可以自动地绣花了。
哈迪格·史罗曼的“莎啦啦啦”是一个球迷围巾混纺机。通过使用接口混纺软件,球迷就可以用现成围巾上的装饰来制作个性的针织球迷围巾了。还有,看似不起眼的球迷围巾本身就成为了一个社交媒介。哈迪格创造了一种特别的球迷围巾文化,尤其是对展览中的工作坊,它们采用了当地备受追捧的球队的标识。
在“生命诚可贵”这幅独指手套的第一只上有一个数字,1524,这是美军2005年5月23日在伊拉克战场上的伤亡人数。从那天开始,丽萨·安娜·奥尼巴赫就开始织这副手套。8天后,她开始织另一只,那时伤亡人数已经跃升至1533。而现在,这个数字更大了。
佐伊·席汉花几美元从沃尔玛买了一件衣服,然后找了合适的图案、面料和装饰品,自己亲手仿制了一件。做成之后,她把原来那件衣服上的花样缝到仿制品上,再转手倒卖给沃尔玛按原价待售。
2008年,瑞典有很多人占据了政府公地,来抗议住房不足,尤其是在大城市中。“十字绣——忍者”,又称作玛莉亚·哈瓦森(著名的网上集体作品“激进十字绣”的一部分)决定以一篇关于这些抗议的报道的照片为素材,创作一幅十字绣。横幅上的文字是“所有人的家”。
手工艺品2.0:流行工艺品的新家居策略展将持续到三月21日,地点是瑞典延雪平县博物馆。
相关展览:德黑多·哈维修的“编织艺术、设计和大众创造力的丝线,刺绣的极端及手工艺协会的编织狂想展。
此外,还有:时尚,改革者和时尚设计,超模摩萨访谈(微型革命);奥托·冯·博世访谈;书评:编织:现状和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