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aafutruexhbbb.jpg几个月前,一个送信的小姑娘给我带来了一本我曾经投过稿的杂志。我已经很不情愿去翻看我曾经投过稿的任何出版物了。可怜这本杂志连着好几个星期都被我扔在厨房的桌子上。上周,我带上这本杂志就去机场了,然后意识到,这本杂志,这本名叫《未来展览》的杂志创刊号,棒极了。这本出版物的主要内容是在全世界捕捉即将到来之事物的征兆。结合游客的经历、生命中的选择和梦想,探讨艺术展览作为一种介质、一种声音、体验和现代的知识之泉,它的未来可能是个什么样子?我们作为这个行业里的一员,又希望看到它的未来变成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他们是否能回答自己所设下的问题,但他们毫无疑问问对了问题,并且也挖掘了每一个他们所能想到的角度,叩响了那些最令人敬畏的大师的门,并把他们的发现用令人赞叹的图表和字体(尽管有时候它们多到让人眼花缭乱)包装起来。

内容提要:

鲁斯•凯特洛(Ruth Catlow)和马克•加瑞特(Marc Garret)提出用全新的方式来组织和管理未来的艺术活动,他们举的例子是几年前他们在福特郡(Furtherfield)展示过的那些方式。波恩•诺伯格(Björn Norberg)则探寻了未来艺术展览的形式,而在其他几篇文章里,一些专家探讨了文化机构内部的技术革新可能带来哪些冲击。凯瑟琳•沃森Katherine Watson)对于数字时代里的艺术展览新范式给予了全景式的概览。约纳斯•伦伯格Jonas Runberger)与 麦茨•布罗丹(Mats Brodén)把视角落在了动植物身上,设计出智能楼宇。莎朗•沙弗(Sharon Schaffer)阐释了博物馆为什么能为孩子们提供难得的学习环境。韦尔康藏馆(Wellcome Collection)的展览总负责人肯•阿诺(Ken Arnold)则图文并茂地描述了他是如何把展出变成吸引参观者踏出第一步的社会事件,这家藏馆是我在伦敦发现的新宝贝。书中还有一些专题,是关于艾恩德霍芬市(Eindhoven)的MU(鲜有什么节目能如它这般让我欲罢不能)或是(南非)伊丽莎白港的红地博物馆(Red Location Museum)那样的创意文化场所或是像Fab Lab这类前卫展馆的介绍。

0aaredlllloghj.jpg
海因奇沃尔夫(Heinrich Wolff),伊丽莎白港红地博物馆2005(戴姆勒康坦普雷(Daimler Contemporary

约翰•奈兰德(Johan Nylander)分享了他对于艺术展览作为一种媒介在人们抵制温室气体方面所具备的影响力的看法。这篇文章尤为难得,因为今天当文化机构都只顾复制展览而(多数情况下)不去反思一个事实,那就是几乎没有哪个展览是不以伤害环境为代价举办的。

戴勒斯•拉尔森(Therese Larsson)在这本杂志中的一篇文章里写道,“当代艺术在如此长的一段时间里遭遇了如此多的变故,而艺术机构却鲜有任何变化。为了获得真正有意思的想法,必须拆了白房子外的篱墙。”所以她与柏林公共艺术实验中心(Public Art Lab)、纽约创意时代(Creative Time)和斯德哥尔摩的移动艺术制作公司(Mobile Art Productions)的负责人们进行了访谈。每一个人都给出了各自对于当代艺术如何从传统展览场地走出来的看法。

0ammakenparkkken.jpg
阿尼卡埃瑞克森,公园里的人,移动艺术制作公司出品

Future Exhibitions is bilingual (English & Swedish) and will be published annually with the first number released in April 2009.   我所列举的仅是《未来展览》中的些许皮毛。这142页纸将带你引爆全方位的思考。对于像我这种总是抱怨不能“点击”一张报纸的读者而言,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附有网上链接,帮助读者很快找到更多相关的信息。《未来展览》双语(英语和瑞典语)编辑,于2009年4月创刊,并将每年出版年刊。

杂志内册样图:

0astaffexhibgll.jpg

0aamoneywayyyh.jpg

0aaladnscapecultu.jpg
To order Future Exhibitions. Copies can also be fpurchased at Konst-ig, an art book store in Stockholm + the book store at Malmö art gallery, in Malmö, Sweden, no international stores so far.

syndication_permalink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