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aafilmspiele.jpg

我终于有幸参观了“从火花到像素.艺术+新媒体(From Spark to Pixel. Art + New Media)展览,该展呈现了当代艺术大规模运用数码和互动媒体技术的发展。展览在柏林的马丁·格鲁皮乌斯大楼(Martin Gropius Bau,译注:1877-81年建成的博物馆建筑,由著名包豪斯建筑大师Walter Gropius的曾孙Martin Gropius Bau和Heino Schmieden设计建成,是德国十九世纪最重要的博物馆建筑之一)举行,将持续至2008年1月14日。

左图:Erwin Redl,柏林流,2007年 摄影:Lepkowski工作室,柏林。

多么棒的展览!我想要参加更多类似展览。我想要更多传统的展览馆接受这种挑战:展出新媒体艺术并且演示它,尽管这绝不是小菜一碟,但筹备一个新媒体艺术展也不一定成为什么挑战。我想要更多的媒体艺术展让家庭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甚至让那些艺术假内行承认它们确实是艺术而不是什么怪胎;让那些保安人员微笑着对你说,你可以摸(尽管不是一切都可以摸,而且允许摸不代表当你从包中拿出照相机时,那家伙不会大发脾气——这倒不至于逼疯我,只要他们的新闻办公室提供给我们一套像样的图片!比如能够展现细节、多角度看作品等等)他们的书店甚至堆起了可观的一系列媒体艺术相关文集(我买走了它们的一半,剩下那些我没法带走)。但是因为你们只出版了德语目录,要喝个大倒彩。

“火花到像素”中尽是些暗房中的重型机械、从物理课上来的实验、电影史前时代的参照、幻觉小把戏和发光的灯泡。

其中最震撼的作品之一,是一片人造的蓝天,由Erwin Redll为马丁·格鲁皮乌斯大楼特别创作。但是由于我对Redl的作品情有独钟,也许会对他有些偏心。虽未曾谋面,他的装置作品是我记忆中看过的第一个“新媒体艺术”装置——第四矩阵(Matrix IV),它参加了2001年在布鲁克林举行的展览“小众传媒:在感官的沉溺中探索(Massless Medium: Explorations in Sensory Immersion)”。

0aaimpikssle.jpg

总之,“柏林流”(Flow Berlin,译注,图片注解是“Berlin Flow”,与作者写的名字有所颠倒)是一块虚拟天花板,由装在电缆上的30,000个蓝色发光二极体构成。发光二极体的独立弦线有序地控制开关,使其组成一个巨大的波浪图案。

你可以在下面的中庭体验这个作品,从那里看上去,它像一片电子天空。但是如果你上楼并从包厢看,它就泛起一阵阵微浪。

右图:UlfLangheinrich:半球,2006-2007年。摄影:Jirka Jansch

当你处于一楼时,你还能以一个好视角观察柏林流与Ulf Langherinrich半球(Hemisphere)形成对话的巧妙方式。半球是一个人造空间,由五束高清晰度光柱投射于悬置的圆顶所营造出。这个装置使参观者陷入一个深层的环境,除却那些碍眼的展示器材,空间中几乎充满了虚无。唯一可察觉到的是,计算分形结构和粒子系统所发出的必要轻响及闪光。这是一个处于不断重建和改造中的美学等离子体。

半球对于参观者来说,似乎跟Ólafur Elíasson几年前在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展出的天气计划(Weather Project)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人们坐在圆顶下,抬头或仰躺,在不断改变的粒子虚拟世界的咒语作用下,他们变得异常安静,就好像吃了某些致幻药物后的效果。

0aullfff3.jpg
UlfLangheinrich:半球,2006-2007年。摄影:Jirka Jansch

策展人Richard Castelli以四个关键概念贯穿这个展览:火、电、光和像素,每一个元素都将注意力指向当代艺术家与能源打交道的方式。从火开始,这是人类掌握的第一种形式的能源,展览遵从人类的进化过程一路走过电、光和像素的阶段。我仅凭兴而至并且尽量避免牢骚满腹——因为小册子中提供的信息和图片实在是太少了,以致于我都无法多谈论点某些作品(展览本身除外)。

总而言之,让我们继续斯多葛式地(译注:斯多葛主义,古希腊的四大哲学学派之一,主张顺从天命,安于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恬淡寡欲,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幸福)写博,来到另一件令人叫绝的作品:Brad Hwang的最新装置“时间可以改变我/我不能改变时间”(Time May Change Me / I Can’t Change Time)。它看起来就像一个超长雪橇,具有静电发电机和两个巨大的转盘。你可以跳上它、坐下并开始划动,你的动作就会转化为电力。

0aawedernih3.jpg
Brad Hwang,时间可以改变我/我不能改变时间,2007年。摄影:Jirka Jansch

你不能从这破烂小册子(我的斯多葛主义又来了)提供的图片中看到它的效果,事实上极为迷人:在排队时,黑暗的房间中冒出的火花和轻微的噪音提醒着我,我们原本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电力,实际上是多么奇妙。

0aaawilhurstmanc.jpg这件作品是以Wimshurst静电发电机(Influence machine,右图)作为基础的,它一个制造高电压的静电机器。由James Wimshurst在1880至1883年开发出来,该发电机有两个巨大的相对转动的圆盘,安置在垂直方向的平板上,两个横臂横跨它们,还有一个由两个金属球组成的火花间隙。

Hwang通过这个装置,尝试着改变物理空间的参数,并且以其自制构造结合有形及无形的现象,将Wimshurst机器的隐喻面延伸,成为了一部“时间机器”。

图片版权归于马丁·格鲁皮乌斯大楼

原文OriginalText

One Response to “From Spark to Pixel (Part 1) 从火花到像素(第一部分)”

  1. aaajiao Says:

    tian says: (上午03:47:04)
    Martin Gropius and Heino Schmieden
    tian says: (上午03:48:02)
    原先是这两个人以文艺复兴风格建的工艺美术博物馆,1881年开幕
    tian says: (上午03:49:43)
    w. groupius是m. gropius的侄孙
    tian says: (上午03:49:55)
    关系反了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