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虚无的道路

  • A A A
  • 本年的双年展季节是空前的冷清的。威尼斯,甚至稍后的巴塞尔,必定少赚了不少文艺游客的盘缠。原来这时的派对季节理应是堪比奥运入场式里摩肩接踵的人流。现在,VIP终于觉得自己是恰如其分的VIP了——不少艺术界要员站在威尼斯纷纷感慨道,至少这刻大家能看清作品长相而不是晃动的人头和衣饰。迟到的Jerry Saltz打趣地评述道:我到这儿的时候,这里没有一个熟悉的面孔,除了一个人,他就是上届双年展的策展人Robert Storr。

    想必大多数人还记得上一届的威尼斯双年展上,侯瀚如策划的中国馆——来自中国女艺术家的阵容至少是“政治正确”的;或者4年前由蔡国强策划的中国馆上飞不起来的山寨飞碟了。今年的中国馆有什么呢?很多人都记不起来了。多米诺骨牌拼图?或者迷你雕塑?众人的记忆都纠缠在了本届中国馆策展人的来龙去脉和代表艺术家的删选上。一边,网络上的口水已经水漫金山,满目“为什么”、“凭什么”的问号没有答案。身在威尼斯前线的朋友在facebook上写道:“今年,某个亚洲岛屿地区以“国家馆”姿态参展,到了现场竟然冒出两个当地的馆来,一个官方的,一个民间的。教人不免想起之前有人在国内吹嘘策划了布拉格双年展。” 国内又谁会知道(或去费心考证)这个十万八千里之外的布拉格双年展是不是那个正牌货呢?没有起飞便熄火的山寨飞碟恰恰就是我们本土艺术世界的隐喻。

    当月,读京城某本Listing bible杂志,里面的艺术文章再次写到 “飞碟”的创作者。行文间,作者指鹿为马,讲这对艺术家参加了3年前利物浦双年展的中国馆。可是谁听说过利物浦双年展里的国家馆制度?坊间的故事说,某策展人申请了当年利物浦双年展的外围展(即民间展览单元),做了一个展览,名字叫《中国馆》。看到这三个字落在板砖厚的画册上,鹿估计也迷糊自己是不是鹿了。这其中到底谁忽悠了谁呢?是作者、策展人、赞助画廊还是艺术家呢?或者可以善意地相信有些事也许真的发生过。深谙艺术世界的蔡国强的个展就叫《我要相信》。几年前,Jens Hoffman和Maurizio Catterlan的加勒比双年展也全然可以借用这四个字作为副标题。一杆子艺术圈的明星要人在小岛上欢度假日成了双年展,无疑是对艺术世界的另一个隐喻。

    威尼斯里又见了策展人Bob Nickas。想起早先他递给Catterlan的错误画廊的一封辞职信:

     

    亲爱的Maurizio,又是新的一年。这个世界里新的工作职责比我们所知道的更麻烦。没有什么事情是永恒的,所以没有必要装做永恒。久经斟酌,我决定要离开‘错误画廊’。我希望你能明白,这对我多么地不容易。我重视我们的友谊,从不怀疑。但艺术世界——虽然从来不是一个真的世界——从来
    不如其中的人来的重要,因此要说道别是多么艰难。请明白,我不是从‘错误画廊’跳槽别家。我只是要宣布我的独立性……”


    从未就职于“错误画廊”的Nickas的这封虚构请辞信措辞得体、感人,借宣布策展人的独立性反讽这个始终让观众扑朔迷离的行业。如果你站在威尼斯,请不用费心考虑当代艺术的合法性,你可以花些时间想想,眼前的这件作品“凭什么”参加呢,“为什么”这个艺术家或者这个策展人会出现在这里呢?这会带你精神抖擞地走过那些令人昏昏欲睡的作品,走通那条虚无的道路。

     

     

     

     

    随机文章:

    第一个博客 2007-04-14
    收藏到:Del.icio.us

    Leave a Reply